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嫁娶不须啼第176节(2 / 2)


  “倒没成想,许夫人是这样的人。”裴三夫人舀了口粥,米粥炖的酥烂,半是粥半是汤,她喝下一口,又看裴珠,“今日先谈了正事,旁的来日方长。”

  这就是有意与许家作亲了。

  阿宝虽输给裴观,心里也只为珠儿高兴,她看看裴珠。

  就见裴珠耳廓微红,低下头去。

  不管八字有没有一撇,她未来的婆婆和丈夫,总要敬重她娘家的门楣,若是两家不能互敬,那这亲结了也没意思。

  只是,只是今儿初见,许夫人一句话也没问过她。

  连寻常妇人们会问的在家做些什么事,可曾读过书,平日里学没学过管家事……这些一概没问。

  兴许人家当真没瞧上她。

  这个裴三夫人也在心里嘀咕过,除了初见面时许夫人看了珠儿一会儿,后来一句也没问过。

  以珠儿的相貌,不应当啊。

  许夫人坐在回去的车上,车刚驶到门前,身边的丫环便道:“公子在门口迎呢。”

  马车一过巷口,小厮就进门禀报,许知远早早站在门前,接母亲进家门。

  许夫人踩着小杌子,手搭在儿子的胳膊上,迈进大门走在游廊中,许知远问道:“母亲今儿赏花可高兴?”

  他知道母亲是干什么去的,见裴家姑娘那自然是不行的,也知道裴姑娘与裴先生并非一母同胞。

  可裴先生说过家中妹妹们都识诗书,只要这位裴姑娘与她兄长能有几分相似,那就是难得的佳偶。

  许夫人停下脚步,她侧过身,上上下下打量了儿子一番。

  随即摇了摇头。

  许知远愣住,扎在原地想不明白母亲为何摇头?

  许夫人的院子,倒更像座花房,进门就先闻见藤香,屋里留守的老妈妈,一看衣着就是许夫人身边得脸的老妈妈。

  她迎上来问:“那裴家的姑娘,您瞧中没有?”

  许夫人依旧还是那付神色,连语调都没改:“知远不行,他配不上。”

  老妈妈早就习惯了自家夫人的性子,她说配不上,那就是真的配不上,不是自谦之语。

  “当真就那么好?”比不上裴探花郎,可自家少爷也是年纪轻轻的举人,媒婆都快把门坎给踏破了。

  “当真。”许夫人一点头。

  “那裴家的儿媳妇呢?可是贤惠好相处的?”老嬷嬷也听说些裴家六郎娶了马伕女儿的闲话,既有与裴家作亲的意思,总得知道亲家什么样儿。

  许夫人一时无言,她竟被老嬷嬷问住。

  观人观神,寻常女儿家,或如兰如芝,或如蔓如藤。

  譬如裴珠,站在那里,屋中便似有兰香。

  裴家那个儿媳妇,似不在花草之列。

  第157章 【三】

  嫁娶不须啼

  怀愫

  出了裴三夫人的屋子, 阿宝问裴珠:“怎么样?你瞧中没有?”

  许夫人瞧没瞧中排在后面,要紧的是裴珠心里怎么样,她点了头, 才有下一步。

  裴珠笑了笑:“许家敬重咱们家, 这条很要紧。”

  阿宝一怔,凝望裴珠的脸, 就见她朱唇微动:“要是结亲, 彼此连敬意都没有, 那成了亲连举案齐眉都做不到的。”

  举案齐眉的故事, 阿宝在娘家上学时听过。

  那时她就问过薛先生,夫妻过日子, 就非得这样虚头巴脑?

  她可没见过王府后巷的夫妻们这样敬来敬去,大家不都热热闹闹,吵吵嚷嚷的过日子么?

  那会儿薛先生便告诉她,这是极要紧的一条!

  “倘若彼此之间没有敬意, 你看轻我, 我看轻你,互有轻慢之心,那夫妻之间又当如何相偕?”

  裴珠说的是薛先生教的道理,她说到举案齐眉时, 脸色微微一红。

  未嫁的女儿实不该说这些, 换作原来她也是绝不肯说的,可跟阿宝相处久了,竟也难免的胆大敢言起来:“譬如你同哥哥。”

  阿宝半晌才点头:“是了,这一条很紧要。”只是原来无人告诉她, 她是吃了苦头, 才知道的。

  裴珠拢了拢衣袖:“旁的, 那也不是我能左右,横竖母亲知道我并没出差错就行。”

  阿宝将她送到院门口,两人还没进门,就看见苏姨娘身边的小丫头子站在廊下,翘首等着裴珠。

  一瞧见灯笼的光亮,小丫头便跑进屋中去。

  显然苏姨娘正在屋里等女儿。

  大丫头荼白皱了皱眉头,小丫头子见着了六少夫人竟也不知道行礼?可得拿这个好好教训一番,让苏姨娘少往这里来,免得坏了姑娘的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