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嫁娶不须啼第234节(2 / 2)


  戥子脸上有些烧,迟迟都不睁开眼睛。听见阿宝铺开纸笔的声音,她这才掀开一只眼,伸手摸了个盐津梅子含在嘴里:“怎么?又写字?”

  这船晃得人头晕,阿宝的笔落在纸上却是四平八稳,别个只会惊叹,戥子一看就知,她臂力腕力比原来更强了。

  “嗯,写一写,静静心。”

  那本小册有一指节厚,她随手翻开就是自己那页。

  那一页上写满了林,是阿爹的林,不是她的。

  阿爹何时跟着穆王从崇州南下,何时会升迁,升迁之后的官位如何,册子上面写得明明白白。

  就连韩征阿兄都有两行字,写他何时立下军功。

  只有她,一行小字,二十三岁病逝。

  自十五岁到二十三岁,九年间,只有这一行字。

  她没指望裴观给她写悼词,但她重病在床时,裴三夫人每见她病症加重,都会哭肿眼睛,裴珠嫁到了许家,可只要回娘家必要到她房中陪她说会话。

  她们都念她的好。

  裴观的衣食住行,她处处关照,不曾出错。

  九年,只这一行字。

  看完那页,阿宝便将小册阖上,锁到匣里,再不曾打开。

  戥子侧身看着阿宝,成天写字静心,也不知道她到底有些什么烦心的事。

  直写到天色暗下来,这才搁下笔点灯,扭头就见戥子睡得十分香甜,被子卷成长条,她抱着被子睡,这会儿她倒不晕了。

  到了吃饭的时候,阿宝去裴三夫人的舱房中。

  裴三夫人这两天也是喝白粥,旁的小菜都吃不下去,还是在码头边买的几个咸鸭蛋当了佐粥的小菜。

  她见阿宝来了:“到下个渡头,让船靠两天罢,这么折腾怎么成。”

  “也好。”她恨不得船能开得慢些,走到桌边坐下,“陈妈妈今日好些没有?”

  “还是那样,她年轻的时候也不晕,没想到这次回去倒晕起来了。”

  阿宝看桌上又是对切的流油鸭蛋,蹙蹙眉头:“要不要靠了岸找一家驿站客栈住几天?”这么干捱着怎么成。

  裴三夫人摇头:“你不懂这些,我嫁到京城的时候,一路比这还晕,我哥哥心疼我。”越说越笑,“也找了家客栈,让我在岸上住两天。”

  有个老船夫劝,说万不能这会儿下船去,此时下了船,那又得多挨几天才能不晕。

  阿宝笑着,用筷子尖挑起咸蛋黄:“那到了下个渡头,给娘多买些来,说不准丫头们吃了这个胃里也能舒坦些。”

  停船靠岸时,阿宝带着几个还能走动的丫头下船去。

  阿宝和丫头们都戴着帏帽,青书带着几个力壮的家丁跟在后头,这一处码头停靠的全是官船,是以码头边的小贩摆出来的果子吃食,看着也都洁净可爱。

  除了红白灿苹果,还有酒楼伙伴们背着竹篾在卖店里刚蒸好的各色点心。

  乌米煮的青精饭盛在碗中,新煎的海棠糕梅花糕,还有刚蒸好的不落夹,各色点心都还冒着热气。

  阿宝算了算日子,是快到四月初八了,京城中每到四月初八要在佛前供奉青精饭和用苇叶包裹着蒸出来的不落夹。

  阿宝看那些伙伴们衣裳干干净净,背的竹篾上还铺了层白纱蒸笼布,便对结香道:“买几个回去给娘吃。”

  还想再挑些新鲜果子,好给裴三夫人尝尝鲜,见个小贩捧个精致竹篓,竹篓中用绿叶衬着,绿叶上托着一棒新鲜樱桃。

  这大约是今年头一捧新樱桃,个个红润水灵,结香要去买。

  那个小贩道:“有船刚刚订下了,真没了。”都是枝上刚熟的,吃的是鲜也是先。

  小贩看她们衣着,还怕她们怪罪,几回道:“是真没有了,明儿,明儿要有好的,再给官人们送来。”

  阿宝温声道:“不必,既卖给别人就算了。”

  刚带着采买的小吃果子回到船上,没一会儿就有人送了碟樱笋来。

  结香托着竹篾竹篮提送到阿宝眼前,阿宝问:“这是那个小贩弄来的?”船靠岸边已经是下午了,这种鲜果卖得极快,从哪再找一箩送来?

  除那捧鲜樱桃一篓鲜竹笋,还有一尾鲈鱼。

  “是隔壁官船上送来的,说跟咱们姑爷是至交好友,知道这艘是裴家的船,特意给夫人少夫人送来的。”

  至交好友?

  阿宝吩咐:“把青书叫来。”

  “你去问问,隔壁船上的人姓什么。”

  没一会儿青书打听了回来,他脸色很不好看:“少夫人,隔壁船上说姓崔,是齐王爷那位小舅子。”

  真是冤家路窄。

  “这东西,咱们收还是不收?”

  “打听打听他去做什么?”

  “已经打听过了,是办差,我看船下来了几顶官轿,州府的官员请他下船饮宴,他没去。”这些官员亲自来拜码头了。

  阿宝点点头:“既不同路,那就客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