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





  小林的性格偏沉稳内敛,虽然年龄比同届同学小,但短短的头发、黑眶眼镜、不变的工装服惹来了个称呼“林奶奶”,旁人听了或许会苦恼,而她乐此不疲,不想被人关注,哪怕低到尘埃里是她内心所求及所安,也许这和她年少的经历有关,被嘲讽与赞美皆让她不自在。

  北京求学之路,对于她来说走得轻松愉快,淡定执著。期间不乏同学们的忠告:“小林同学啊,只晓得读书是不行的,这里是大学!”“嗯嗯。”可她依旧天天准时坐在图书馆的那个位置,静静看书,别无其他。

  白驹过隙,时光飞转,代代学子们不能自已地告别大一迎接大二、大三。在整个北京城的大学学校里,似乎有更多的可能与先觉。同学们开始纷纷着手准备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出国深造是很多人的选择,小林也不意外,可谁也未曾料到的是她选择了美国的达特茅斯而非牛津,身边朋友都知道莎士比亚是她的精神支柱,故而英国一直以来都是她的期许之地。

  后来我们才明白,是因为一个人——张华东。芸芸众生的紫禁城中,他不算耀眼却也闪亮。众人先以为是女方主动追求的男方,因为相比较,集帅气、才华、弹手好小提琴、校学生会文艺部长等等这些头衔于一身的张华东还是挺惹人爱且有人追的。料男方自己一次偶然提起:“我写了封信给她,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共同学习、逛街、吃饭、分享的生活了。”短短几字,道尽缘起。

  华东对小林的好无微不至,羡煞旁人,每天早上七点风雨无阻站在女生宿舍大门口,大包小包地背着拿着往返在图书馆的路上,到晚上提着两热水瓶来回于男女宿舍之间。可能不仅仅是他比她大三岁的缘故,还有就是对她的欣赏,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在男方看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一点就通的才情是他所缺乏,也是其心生向往的。

  “华东,你为什么会对社团活动如此执著?”“为了履历好看些,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嗯。”“轻松简单点也无妨,何必要如此复杂又忙碌呢?”“没办法,我必须得这样,你可能不懂社会的残酷,我是男生又是独子,总得给自己和父母一个交待。”

  期间有过关于人生观的分歧,亦有过对于世界观的不谋而合。“你为什么会喜欢上我呢,老张同学?”“就是觉得你很美啊!”“真的吗?哈哈哈。”笑得合不拢嘴的她仔细地掂量自己的面容,“骗你的,这都信,还真照镜子。”“张华东,你给我站住,别跑,小女子天下最美,哼!”

  两人牵手走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涯。

  每逢同学聚会,女生们便会起哄,“东东,给我们拉个小提琴吧。”更有人对于他们的感情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姿态,三番几次追问:“你到底看上小林哪点了,嫩吗?”“哈哈,我们小林有什么魅力,说说呗。”

  在天之骄子的学府,学习已然不是资本,彼时大家讨论较多的是颜值,才艺,出类拔萃的交际能力,张华东有这样的修为,但林小林平淡无奇。每每遇到这番场景,他便开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似地娓娓道来,剩她默默地坐在人群中当观众听着。

  但她不是没有触动,直至一次k歌联谊赛,华东非拉着她一同前往,按照男朋友的意思,学长学姐们都会来,正好听听过来人的建议,对即将面临选择的他们会有帮助。遂约定好时间地带,华东穿着借来的西装,精心打扮的颇具明星范儿地出现在素面朝天、工装服模样的女友面前。

  两人兴致盎然挽手前往,或许华东开始就感觉出哪里有问题但未说出,只嘴一咧“快走吧”到大厅,张华东成了全场的焦点与关注,学姐们各个争相与其合影、攀谈,小林仍旧安静地坐在角落。

  闪烁的霓虹灯下,闹腾与安静仿佛一幕之隔,连同过往的情景浮现在她的面前:“我为什么会排斥聚会,为什么要叫别人替自己解围,为什么安静也会有错,我到底哪里做的不妥了?”

  仔细琢磨着,越想越不甘,将洗手间的水龙头开到最大,任凭水花溅窜,扪心自问:“我该做些什么吗?”还是就这样吧,外貌不是我能决定和改变的,拍拍脸便冲进水中,猛地洗了个脸,抬头发现一个男生站在她的身旁:“韩佳人!”

  “请问你是?”“哦,你好美女,你的眼镜在这里呢。”“谢谢,但是韩佳人是谁?”“明星呢,你不带眼镜的样子挺像的,留个长发就更像了吧,哈哈。”此时此刻,心中忽然有了目标,如同考试设置了一百分为满分一样,她知道了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去努力配得上华东,也因为不想再被追问,被关注,被谈资。

  对ktv没有兴趣,小林便索性发了条短信告知华东自己先行离去。走着走着,不免豁然开朗,一家明亮的眼镜行吸引了她的注意。

  配个眼镜!与店主再三确认后,她鼓足勇气置了副隐形眼镜,小心翼翼地在店里试了又试,从配带到摘取,熟练后方才放心使用。

  第二天,与往常样,华东打好饭菜在食堂等待。

  “眼镜呢?”“在我眼睛里,你看!”“哦,是隐形眼镜,我看着不太适应,对眼睛不好,少带些时候。”“嗯!”“还有你头上这个花夹子?”“买的,昨天路过小店买的,老板娘说非常适合我,戴着特别好看呢!”华东心想哪个老板不会如是说,左看看右看看,以为女友一时兴起就不再多问。

  路上,两人笑着定时到达图书馆,相面而坐,准备着出国所需的信息。

  “你还是把花夹子拿下来吧,不是不好看,只是和你的衣服不搭,哈哈。”原本追着赞美去的,却得到了个这样的答案,她羞赧不已。

  在此期间,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惹来众同学的羡慕嫉妒,大家私下里甚至都会讨论着两人什么时候分开。

  班花王一涵甚至不顾颜面的公开表明毕业两人铁定分开,没有人知道一向情商高的她怎么会这么说,但都心照不宣地看作是刚被分手的班花心情不太好吧,需要找个地方宣泄。是的,作为女生,谁可能都无法接受被表白后却得到一句“孔雀开屏,自作多情”的回复,并瞬间成了满校师生的谈资,这也着实让王一涵下不了台。而此时华东和小林的如影随形便成了她不能释怀的眼中钉。

  看着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华东内心焦虑,他甚至想过要多久他们能够见面,要如何维系这段美好纯真的感情,是不是他可以放弃美国去英国?但以他的现状要满足牛津的要求有困难,且高昂的学费亦是他承受不起。这所有的一切被看在眼里。

  自习时间结束,一如继往,两人整理好东西,走下图书馆阶梯,望着初冬时节已然白茫茫的北京城,小林忍不住大喊了声:“我喜欢这片雪,喜欢冬天的空寂,我们去美国吧,听说那里的冬天更美,你说呢?”“真的?你也有去美国的打算吗?”“嗯,我已经咨询过我父母,他们也支持我去那里,觉得美国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

  华东兴奋地抱起女友转了一圈,两人相视后便都开怀大笑起来。虽然天气寒冷,但此时两人内心无比温暖。自此在以后的日子,两个人更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连大学索性都一样了——达特茅斯。

  “老张,我爸妈正好在北京出差,说要和我亲密的战友见个面,可以吗?”“当然,小呆瓜,我们都要一块去国外了,就算叔叔阿姨不来北京,我也想和你一起去拜访他们呢。对了,叔叔阿姨是做什么的?”“唉,你看我都忘了告诉你了,以老师来看待他们就行,没那么正式,因为我说你是要和我一起去美国的男朋友,所以他们觉得这个很重要。”“是很有必要,傻丫头,不用觉得尴尬,接下来的事交给我,别多想了。”

  提到小林的父母亲算是比较有个性的人了。从小对女儿的管教少,但在每周五的晚上全家必定会坐在桌子上交流,按照林爸爸的意思这叫林袁茶话会。

  小林的父亲叫林大林,母亲叫袁芳华,两人相识相爱于大学,而后便定居上海投身祖国的科教文卫事业了,所以小林的童年不是在集体宿舍就是在家乡,直到高中,仍怀揣着一生呆在上海做名老师的梦想,像父母一样,教书育人。但在父母持续地劝说怂恿下,她才决定去外面看一看,走一走。

  在爸妈与华东见面后,甚是认可和满意,她也放宽了许多心。

  走在多彩多多姿的校园,看着女儿和张华东,就像年轻的自己们。林爸忍俊不禁:“原来恋爱的模式也会基因遗传啊!“四人捧腹大笑。以后出国的岁月里,小林更加依赖张华东也愈发大胆了些,和从前腼腆静默的她判若两人。

  比较记忆犹新的在一堂选修古诗文的课堂上,老师分析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随兴叫每位同学以一句话总结来发言。

  王一涵第一个站起来“即使海阔天空,面对你,我也不退一步。”惹来全班的男生一阵唏嘘:“班长,还有我们呢。”轮到小林,当时她的那句感慨竟变成了那段时间学校表白者常用的句子:“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就是我睁开眼睛想你和闭着眼睛想你的区别。”眼神不自觉地投向后排的张华东,引来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大四是他们最温馨的时光,也是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抹去也抹不去的记忆。在几年以后的某天,我们问她:“后悔吗?”“从来没有,那时候的我们都那么单纯美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