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大汉首辅_169(1 / 2)





  霍去病一声令下,全体汉军退到弓箭射程之外,此时他们前方有乌师庐率领的匈奴骑兵阻拦去路,后方隐约传来喊杀声,是原来被霍去病打退的龟兹骑兵又追了上来。

  两面夹攻,一侧更是茫茫荒漠,局面一时非常严峻。

  “乌师庐有多少骑兵?”霍去病问。

  张贺回答道:“我方才命人粗略清点了一下,对方至少有一万五骑兵。”

  “那后面的龟兹等联军呢?”

  “被我们歼灭近万,还有两万多骑兵正在朝这边赶来。”先前留着断后的赵破奴答道。

  而汉军这一路经过大大小小几场战役,骑兵也有所折损,刚才突围之后剩下约摸九千余骑。

  霍去病略微沉吟,如果硬冲过去,将是一场苦战,必将折损更多士兵和马匹,那么他们来到大宛的时候,所率骑兵将不足以对付大宛强大的骑兵。

  这个时候,从西北处的天山余脉上,传来了熟悉的低沉的号角声,张贺曾在卫青帐下多次听到这个由海螺做成的号角的声音。

  有援军!所有汉军骑兵精神为之一振,但这个时候,这从天而降的援军是什么来头?大家心里都充满了疑惑。

  乌师庐的弓箭手都急忙将弓箭掉转方向,朝着西北。只见接着山坡的弧度,许多红发碧眼的西域人骑着精壮的马匹,快速从山上冲了下来。

  张贺看将过去,只见这些人穿着花纹颜色都非常绚丽的服装,上面明显带着中亚的风格,皮肤白皙,高眉深目,红发披散着,只在脑后编成无数根小辫子。

  “乌孙人?”见多识广的王恢叫了起来,他有些警惕地看着来人,不知道是敌是友。

  当那些可万骑的乌孙骑兵冲入匈奴骑兵队伍时,张贺发现带头的其中一人,穿着汉家服饰,额头扣了个西域风格的金鹿额饰,腰间悬挂着那个海螺号角,正是之前一直被卫青扔到军营操练的卫伉。

  卫伉看到张贺,笑着挥了挥手:“张贺,我带人来救你了。”

  “你怎么带了一群乌孙人?”张贺奇道。

  “那是因为乌孙昆莫猎骄靡派遣使者来长安城请求联姻,我此番是护送宗室女来乌孙,正好听到匈奴人勾结龟兹攻打汉军,乌孙昆莫为了示好就派兵……”

  这边卫伉还在滔滔不绝,霍去病纵马过来,敲了敲他的脑袋:“两军对阵,没空给你叙旧,先收拾了敌人再说。”

  “好嘞。”卫伉连忙率领乌孙骑兵朝匈奴骑兵冲去。

  这一仗大败龟兹和匈奴骑兵,乌孙骑兵领军的将军是昆莫的孙子军须靡,他纵马上前和霍去病说话,邀请汉军暂且到乌孙国都赤谷城一聚,因为还有“一位尊贵的客人还在那里等候大家”。

  乌孙位于大宛东北,是去往大宛的必经之路,霍去病遂答应了热情好客的乌孙人的邀请,引军和乌孙骑兵一同往北方而去。

  乌孙国大部分位于风景秀丽的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间一条清澈的大河蜿蜒流淌而过,两岸都是碧绿的草地和深绿色的树木。从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沿着山谷的缝隙,一路汇聚入伊犁河。

  东汉班固在《汉书·西域传》里记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东至都护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蕃内地五千里。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东与匈奴、西北与康居、西与大宛、南与城郭诸国相接。

  赤谷城位于伊塞克湖畔的天山余脉之中,因为周围的土壤颜色偏红,取其红色山谷之意命名城池。乌孙是一个游牧民族,和匈奴一样逐水草而生,只有都城盖有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