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节(2 / 2)


  “你怎么这么痴啊?”

  瑶娘低头:“不是我痴,是我相信你。”

  实际上高玄策还是不够狠,若真的狠就不是这样了,但同时,这才是她爱的人。

  没有被权利把自己全部吞噬,有心机抱负,却不会使尽下作手段。

  “你相信我,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瑶娘。”高玄策只觉得怀里的人已经融入他的骨血了。

  宸王不仅没有被洪皇后劝退缩,还被委任重担,去泰山封禅。

  这些都不用周王吩咐,就有科道言官上折子骂宸王,甚至连宸王的老丈人罗至正都被波及,认为他任用私人。

  他们一时半会未必能对付宸王,但是先把他的爪牙一网打尽还是可以的。

  尤其是今年罗至正升任次辅,可能再过几年很有可能成为首辅。

  若他成了首辅,将来宸王就得到一个更有力的支持,那些维护正统的人,在首辅的支持下,科道言官御史简直是对罗至正群起而攻之。

  第一条就是罗时贞侵占百姓良田,用不当手段兼并别人的田地,因为罗时贞是罗至正的侄女,所以全部算在罗至正身上。

  可当高玄策说给瑶娘听的时候,瑶娘叹了一口气:“前世她还仗着我的势头为非作歹,是个有一滴油都能榨干的人,我重生之后,她想和单玉京和离,也想仗着我爹爹的势头,我让我爹爹把帖子拿了回来,后来,她就跟着单家人去了山东。”

  说真的,山高皇帝远的,罗时贞做了什么,罗至正怎么会知晓?

  但别人要攻击你的时候,这一点都能成为最大的理由。

  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逼的罗至正先辞了次辅之职。

  高玄策有些愧疚:“都是我连累了岳父。”

  但高玄策也不是吃素的,他知晓这些人不是周王的安排,而是坚持正统,其实也没错,他并不针对他们,只是科道这些人也不过是想贪图拥立之功罢了,他当然不怕。

  建章帝对这种场景视而不见,难得坚持让高玄策继续封禅,并不打退堂鼓,这算是高玄策唯一一点安慰了。

  可就在高玄策出京之后,罗至正辞相,皇帝允准了,这大概就是帝王心思了。

  罗家人也被罗至正坚决要辞相惊呆了,罗敬熙是京中第一等衙内,平日无论是走到哪里,都有人捧着,就是因为其父是阁老,其妹是宸王妃,现在却要回高平老家,他实在是不想走。

  罗至正却道:“你被别人三言两语就哄的团团转,必须同我一起回家,为父现在已经不是阁辅,你是宗子,本来就该回家主持族中事务。”

  “爹,您现在走了,妹妹怎么办呢?”罗敬熙还是拿出杀手锏来。

  “我现在不走,罗家就被啃的血肉模糊,科道现在针对我,连我的门生弟子在这次京察怕都是要被罢官,我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人让他们都丢官。”

  政治就是交换,罗至正只是臣子,即便算得上权倾朝野,可现在他和首辅的意见不统一,很快就被针对了。

  他当然是支持自己的女婿,甚至可以奋战最后一步,在女婿征西戎时,他是用尽全力斡旋,但现在他没办法了。

  无论如何,他要保住门下弟子,先保住罗家。

  罗敬熙愣住,讷讷道:“不会这么严重吧……”

  敬皓今年刚中举人,本来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现在罗至正要回老家,他就不能再在京里和同窗们一起读书了,难免觉得沮丧。

  但他平日听郁氏的话,郁氏虽然时常觉得丈夫傲慢,性子得罪人,但总怕自己真的走在前面后,长子罗敬熙不是真心孝顺,罗敬渊就更不必提了,他私下听说献策给周王,因此,郁氏让敬皓一定要孝顺父亲。

  现下敬皓就站出来道:“大哥,我们就听爹的话,一起回去吧。爹爹正当盛年,日后必定有起复那一日,再者,宸王肯定也是能够体谅的。”

  罗至正就突然觉得小儿子也许不够聪明,也时常很懒,甚至还不太懂看眼色,但是他的确人品敦厚,为人老实孝顺,有子如此,他也老怀感慰了。

  当然,建章帝对罗至正这么干脆果断的辞相,也要召见一番。

  “老臣给陛下请安,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罗卿,你为何坚决要辞相,当年,你为朕被贬谪,后来一直辅佐朕,朕若无你,如何是好?”建章帝对罗至正还是很有感情的。

  罗至正则道:“陛下身边贤能之人无数,何须老臣这样的微末之人,只是日后,臣不在您身边,您要好生保重自己,这才是我大临之福。”

  二人寒暄了一会儿,建章帝也颇为感慨,他最后屏退太监和火者,私下问起罗至正:“卿可是为了宸王一事避嫌才离开的?”

  他要听的是真话。

  罗至正当然知晓这御前奏对,要小心再小心,当年他们支持还是皇子的建章帝,用的理由就是他是皇长子,轮到宸王了,就偏私,岂不是说明他这个人心口不一,只是为了权势摇摆。

  于是,罗至正道:“老臣并非是为了宸王避嫌,一直捧着宸王的人,难道不是陛下么?如今,有些人愿意追随宸王,大抵也是看陛下恩宠无比,只要陛下改宸王封号,尽快打发宸王安王全部就藩,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那不成。”建章帝想也没想就否决了。

  他的确是犹豫不决,不愿意同宗法制度同所有大臣作对,但也不同意宸王就藩。

  罗至正叹了一声:“天下谁人不偏私,臣也更疼小儿子,但是家业还是留给我的大儿子的,这大概就是宗法制度不能乱。”

  建章帝不置可否,但也没有反对。

  他又有些不可置信:“我以为卿会替宸王说话,你毕竟是他的岳父。”

  “若从私而论,宸王是臣女婿,他对臣一向尊敬,又和王妃琴瑟和谐,臣对这位女婿十分满意,从公而论,宸王能平东胡,灭西戎更是不世之功绩。若他为嫡长子,将来毕竟青史留名,甚至与秦皇汉武甚至是唐太宗相提并论,文治武功都是一流。但皇上,他不是,老臣恳求您为了社稷好,就打发宸王就藩,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夺嫡这样的事情啊。”罗至正叩头,此话说的非常诚恳。

  宸王是很好,但是你若真的不让他做皇帝,就趁早让他就藩,否则,你皇帝想做好人,到时候留下后代骨肉相残吗?

  也是建章帝性情宽和,罗至正才敢如此说,当然,他这招是以退为进,不是真的让皇帝就此放逐宸王。

  建章帝扶额:“卿说的话,朕记下了。”

  罗至正又道:“陛下还是尽快把边将选好,不能再让宸王代替您御驾亲征了,前些日子东胡又有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