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9节(2 / 2)


  寿康宫重新布置了一番,罗皇后又笑道:“前儿抄了一本经文,等会儿儿臣放您枕边。记得那时年纪还小还能为您绣一幅观音图,如今儿臣也年纪大了,眼睛总花,只能为您抄写佛经祝祷您身子早日康复。”

  洪太后感叹:“你真是有心了,从小你们在我膝下长大,你多的孝心天下人都知晓……”

  婆媳二人客气了一番,罗皇后又出去叮嘱一番,才留下梁佳音,她自己回了坤宁宫。

  特立独行只做自己,天生的王者风范。

  但是又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真阳姑母怕担责任不敢作主开窗,她来了就命人开窗,有微风吹进来,洪太后睡意很浓,很快就歇下了。

  梁佳音觉得自己学到了一点,似真阳姑母这般殷切也无用,她终究不敢担责,而罗皇后却敢于任事,无人置喙,这也缘于她平日行事大家都十分认可。

  承运听说此事,倒是对梁佳音道:“你现在也渐入佳境了,这样就好。”

  他前儿见到了周藩上的折子,这位原本是他的堂兄,实际上也是个聪明人,把宗藩治理的很好,比其父周王还强,少年袭爵,很有作为。

  如果不是父皇母后夺嫡成功,恐怕今日的太子就是周王的儿子,自己才是藩王世子,人生的境遇真是无法言状。

  第160章 承运的番外(四)

  承运十岁这一年的时候,父皇也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他因为常年修道保养,看起来非常年轻,在他的治下一直蒸蒸日上,但平日祭天封禅的公务几乎都是他做的,父子二人没有龃龉。

  但现下父皇似乎越来越怠政了,这日早朝父皇又没有上朝,他直接来找母后了。

  母后正喝完燕窝羹,她以茶漱口,见自己过来倒是不奇怪:“你父皇昨儿睡晚了,因此早上起不来。近来也没什么大事,何必勉强他呢。”

  承运硬着头皮道:“父皇年轻的时候十分勤政,如今沉溺于炼丹,如此下去,恐怕一日沉溺一日。这样下去,恐怕朝臣也生了倦怠之心啊。”

  母后则道:“还要如何勤勉呢?他平日早晚课也是为了国家祈祷。这么多年了,从十几岁开始早起读书,现在操劳半辈子了,难得休息一下,倒也没什么。”

  “母后……”承运也没办法了。

  这些年洪太后故去,真阳姑母守寡,就连太子妃也老了不少,他自己也多了良娣等妾侍,再也不是曾经年轻的他们了。

  他在感叹,却听母后笑道:“你也不必太过担心,有时候君主过分勤奋折腾也未必是好事。你父皇一个人乾纲独断多年,到时候到了你这里若你无法掌控,一个命令下去,反而生灵涂炭。有些事情你也不要想的太严重了,你父皇是何等人物,安心。”

  承运还是担忧,多少英雄好汉年轻的时候谁不是精明强干,母后之前不是也这样认为的吗?她说父皇只怕要做唐玄宗也未可知,现在真的发现了,她倒是很纵容。

  因此,回到东宫时,太子妃问起,他则道:“我也是为了父皇不上朝的事情,就怕到时候有不长眼的上折子,损害父皇声誉就不好了。”

  梁佳音如今太子妃的位置很稳,她是生了两儿一女之后,东宫才迎来庄良娣和洪良媛。这庄良娣也是现任建国侯的亲妹妹,建国侯曾经是太子的伴读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恰逢齐王妃过世,为了安抚庄家,故而太子娶了建国侯幼妹做良娣。

  说起那位齐王妃,她也真是可惜了,听说她为人厚道端庄,上上下下都夸赞她,她嫁过去十多年,育有一子已经受封世子,如此也算含笑九泉。

  到底因为齐王的那位黄侧妃算很受宠,又先一步生下长子,给她很大的压力,还好她稳住了,最后生下嫡子,黄侧妃才没能只手遮天。

  至于洪良媛能进宫也是看在太后的份上,太后有要求,这位洪家的姑娘生的明眸善睐,倒也可心。

  但太子的心都是放在公事上,即便在内宅,也是有限,他在内宅多半心还是在自己这里,有什么也和自己说。

  现在他提出此事,梁佳音则道:“既然母后都不说什么了,我看太子就别担心了。”

  承运听梁佳音这么说,知道她还是后宅妇人的心态,倒也不多说什么,他今日是去庄良娣房里。

  比起太子妃,庄良娣性格耿直,为人正气逼人,这样的性格就不太讨人喜欢了。可是承运是无所谓,有时候娶这些人并非是自己有色心,而是想拉拢一帮人。

  到了太子这个地步,娶谁也不勉强,也是自己愿意。

  反而父皇母后是不管这些,他总觉得父皇政事处理的不错,打仗也成,但是他更中意修道,每日除了国家大事之外,陪母后完就一直清修。

  他完全不享受权利,大部分时候宁愿清修也不愿意下江南劳民伤财,不像皇帝,更像是魏晋名士一般。

  但这些他不会和庄良娣提起,这正室和侧室的区别还是有的。

  庄良娣见到他过来,倒是很高兴,只因为还是白天,她颇为守礼,拿着一本书要和自己探讨。

  “太子,近日妾看这本书的诗词清新隽永,很是喜欢,特地摘录几段送给您看看。”庄良娣其实也很紧张。

  她很清楚太子绝对不是多情的人,他在内宅也从来不会刻意用太子妃打压他们,也不会宠幸那种看起来很讨人喜欢的性子就无限的宠。

  承运见她如此紧张,不由笑道::“你都进宫两年了,怎么我来你这里,你还如此紧张,这不该啊。”

  “妾身也不知道为何?”庄良娣今年也才十九,在家是小女儿,进宫之外,宫中繁文缛节很多,她性子喜静倒也能够忍受,只是和太子相处她就很紧张。

  大概是她头一日见到太子,就已经心生情愫了。

  因为爱慕,可她又是良娣,不能表现的太明显,她还是有女儿家的矜持。

  承运自己心思千回百转,但是对庄良娣这种心思耿直的人倒是很喜欢,他拉过她道:“如此良辰美景,该谈情说爱才好。”

  庄良娣脸一红,承运搂过她,表现得情意绵绵。

  在后院就是放松的,他也得多生些孩子才行,就像弟高训非常厉害,替他打造了火炮,比从索罗斯过来的火炮还强。

  再有,用自己的亲兄弟,比那些朝臣方便多了。

  更重要的是解决宗藩强占的问题,这些人分封到当地,个个都要民脂民膏,有人在当地还为虎作伥。

  如果把他们都拢在京中,只不过是分府罢了,反而不必用民脂民膏养着那群人。

  甚至财政越发吃紧,再怎么节约,都要养那些藩王,就跟养猪似的。还要防备他们造反,如此还不如物尽其用,宗室之人也是学四书五经,还有专门的上书房,难道比外面的人一定差不成?

  父皇母后对他请求让二弟弟留京,倒是不置喙什么。

  远支宗室但凡没有子嗣的全部除国,已经有两间王府国除了。但是真正要实施,还得等将来他做皇帝之后再说,否则,在父皇这一辈,他的兄弟全部都就藩了,到了自己的儿子就不让就藩,这肯定会让天下人认为父皇偏心,甚至还有夺嫡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