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7章第五十三章到底是怎么回事(2 / 2)


“我说的不是这些,在意的也不是这些!”科曼解释道:“一个因为学术研究亲眼见着了好几起凶杀案的人,难道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陆远十分肯定道:“没有。”

“不可能!”

“执法人员见证凶杀案没有心理负担是因为职业赋予了他们特殊性,普通人见到父母的自然死亡而没有心理负担是因为这是大自然定下的规律。其余的,哪怕是没有犯错的车祸现场内,撞死人的司机也要用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心理辅导才敢再开车上路,否则心理阴影会折磨的他痛不欲生。”

“我也是执法人员,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

“那时之后的事,我们说的之前。陆,你不要把概念弄混了,再你见到第一起凶杀案,亲眼看着黑人枪击了自己的妻子,那时的你还不是执法人员,难道心里就没有一点震惊?”

“我”陆远努力回想着,想到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他一点都没有情绪负担,相反的是,还有点破解了一道十分困难的数学题似得,兴奋。

玩一款游戏会为了拿到极品装备兴奋、看一本书会为精彩之处兴奋、做一项工作会为攻克难关兴奋,这种兴奋来源于自身面对挑战后的超越自我,即便与成就感无关,依然可以造成一个人的亢奋状态。

“上帝啊,你把那些负面情绪都弄到哪去了?”

科曼突然抬起了头,看到了谜底似得开口道:“你又骗了自己?” 如果说发生在陆远身上的所有事情都是一件连锁事件,那么,小时候学习不好造成的心理负担让他开始骗自己说‘那不是我’之后,这个被长期重复的行为就会成为常态,如同习惯。

有些人会不自觉的抽搐嘴角,有些人会不自觉的把一句话最后几个字说两遍,还有些人会连续多次性眨眼,这些都是习惯,只要不是病理性原因。

陆远不停的骗自己也是一种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他会忘记这种行为然后认为这些根本没有发生。

科曼猜测,陆远可能在凶杀案发生时出现了负面情绪,但,他欺骗了自己,把弱小、无能掩盖了过去,不断的重复‘那不是我’这四个字,在催眠中逐渐强大。

可那些被强大覆盖的负面情绪不等于没有出现,他们只是被深埋于土里,随时有可能生根、发芽。

“所谓的第一个分裂人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科曼又一次询问。

陆远想了又想:“很久之后。”

“多久?”

“从fbi的同事们有点看不起我,到后来通过真本领破获了一个个案件,成为犯罪心理学办公室的主心骨之后。当时我们碰到了一件很特殊的案子,犯罪嫌疑人总是在背后杀人,用手枪近距离的射击被害人头部,凶杀案发生在很多地方,有无人的树林、没有监控的街道、阴暗的巷子” 陆远还没等说完,科曼就知道了结果似得:“你又破不了案了。”

陆远点点头:“一般来说,由死者的背后动手杀人适用于熟人作案,凶手怕和死者对视后下不了手,这才会从他的背后动手。只是,死者的跨度太大,又从南卡州到加州旅行的、有从德州到洛杉矶出差的,那些死亡的人差不多跨越了半个美国,人数多达三个。”

“无法完成的犯罪心理学报告让我脱了整个小组的后腿,规定的时间眼看着就要到了,超越最佳破案时间,凶手很可能就会逍遥法外,这时,凶案突然停止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很可能是凶手知道自己杀了太多的人会引起关注所以刻意隐藏了起来,就像是我在酒吧见过那些要杀人的家伙一样,他们,在隐藏起绝不可能为了任何小事暴露自己。”

科曼断定了事态发展的说道:“这个时候,第一个分裂人格出现了。”

“对。”

陆远揉搓着自己的脸:“他的出现让整个事件豁然开朗”

“这怎么可能,你自己无论如何提醒不了自己,毕竟他会的,你都会。”科曼说什么也不相信。

“不,不是这样的,老师。他告诉我,去查那些完全没有任何共同点的三个人,是否存在着相同的性格。”

凶杀案会调查死者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是否有仇家等等情况,很少分析死者是什么样的人,一般都会去分析凶手。可陆远得到的提示是,去分析那些死者的性格。

陆远通过脸书、推特、手机社交软件的社群找到了这三个人的所有朋友圈分享,一条清晰无比的线索终于出现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