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4节(1 / 2)





  最后,陈星道:“被偷走的一年里,该发生的事,就是这样。”

  “所以你们在海上梦中,”冯千钧若有所思道,“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光阴。”

  按理说陈星觉得这个梦并未持续一年,毕竟梦中的景象是跳跃的,但以因果而论,要找回那一年里发生的所有事,在鲲的法术之下,确实应有这一可能。

  各人听完后,开始沉默喝茶,项述留足了思考的时间,过了好一会儿方开口道:

  “既然谢安你重建起驱魔司,群策群力,总比上一次的情况要好,我便说说心中所想。”

  谢安做了个手势,答道:“武神请但言不妨。”

  项述握紧了陈星的手,说:“首先陈星不能再像万法归寂时,牺牲自己,成全大局。”

  陈星听到这话时,心中一酸。

  “那是自然。”谢安答道,“虽言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然则大驱魔师与武神,为守护人间做了这么多,怎能眼睁睁看着他再走上这条路?”

  冯千钧说:“你用自己的性命换到一切重来的机会,怎么能再让你们去送死?”

  拓跋焱虽不明白前情,却道:“绝对不能!”

  郑纶与毕珲亦点头,郑纶说:“谢大人重新组建驱魔司,为的就是在最终一战前,培养人族子弟,追随两位而战,大伙儿无论如何也会保护两位,这是所有人的责任。”

  陈星眼眶湿润,心中涌起暖意,点头道:“谢谢,谢谢你们。”

  项述却道:“没有什么需要道谢的,这是大家的本分。既厘清了这点,我们要面临的,就成为接下来的三个问题。”

  “一、动用大晋的人力与财力,找到首山之铜。”

  “二、我会带着材料,前去重铸不动如山。”

  “三、须得群策群力,想出办法,如何在不伤害陈星性命的前提下,让我带着不动如山,前去予以蚩尤最后一击。”

  项述放下茶碗,想了想,沉吟道:“最后这一场,要在何处决战、何时决战。包括王子夜,与他余下的爪牙,该怎么解决,都是接下来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这些日子里,谢安已带着他的责任,回到了建康,并不止一次地召开集议,根据项家留下的典籍讨论对策,包括提前伏击温彻,亦是众多计划的一环。

  闻言谢安道:“关于这点,我们大致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两位不妨听听?”

  陈星松了口气,直到此刻,他终于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豁然,曾经所有的问题,一切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而自打与项述相伴后,就变成两人一起分担。再见谢安时,他真切地明白到,大家都在努力地为他分摊这看似无法完成的艰难任务。

  比起独自上路、无人理解的张留,陈星觉得自己终于不孤独了。

  谢安示意郑纶,郑纶便从思考中回过神来,说:“首先关于首山之铜。”

  “我们寻找了大量的古代记载,”郑纶说道,“顾名思义,首山之铜就在伏牛山之首,乃是轩辕氏采冶、铸剑以战蚩尤之处。”

  项述认真地听着,手指在陈星手背上轻轻叩了下。

  陈星看出郑纶的迟疑,问:“伏牛山,如今在苻坚的统治范围内,要再去开采,还能找到么?”

  “那自然是可以的。”郑纶说,“但其实依我看来,这种铜矿,实在没有太大作用。”

  项述眉头微微一皱。

  第124章 矛盾┃天下有什么东西,能比得过人?

  毕珲道:“我来说罢。”

  毕珲出身自铸冶世家, 其祖上乃是永嘉之乱前中原有名的工匠, 他朝两人解释道:“伏牛山采铜之地, 其所在位置,乃是地脉的一处转捩点。金铁之胚,较寻常矿物要更为坚硬, 但说到以此铸成的刀剑,是否带有特殊效果,则并无其他的证明。”

  “换句话说, ”郑纶补充道, “是不是首山之铜所铸,我们一致觉得, 对最终神兵成型后的力量,没有太大的影响。”

  陈星:“!!!”

  谢安认真道:“从武神提出这一点后, 我们便在建康做过许多次尝试,当今陛下宫中所收藏的传国之鼎, 就是首山之铜,底下还有古时轩辕氏的印。”

  陈星难以置信道:“你们就这样,把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古鼎, 拿来熔了?!”

  谢安理直气壮道:“师弟, 这话就不对了,天下有什么东西,能比得过人?蚩尤若复生,多少百姓要丢掉性命?”

  冯千钧道:“国中无鼎,心中有鼎, 是不是?陛下也同意,传承不靠这些。”

  陈星一想也是,永嘉之乱依然历历在目,中原沦陷那天酿成了自汉人建国以来最大的惨案,却也教会了他们一件事——再珍贵的书琴字画、传承再久再辉煌的国之重器,在战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精神传承在人的身上,而非单靠一方传国玉玺。

  “当然我们只锯下来一个脚,”郑纶说,“铸了几件匕首,还不如大冶的铁矿来得合手。”

  陈星问:“那脚多重?”

  项述不耐烦道:“别再讨论那脚了,结论。”

  谢安最后说:“总之,根据古籍上所言,以及对武神所用不动如山的观察,此剑纯拿来劈砍,并无太大效果,咱们换别的矿再铸一件也未尝不可行,最重要的,乃是上面所附着的六种光,以及不动明王加诸之上的九字真言铭文。”

  陈星听到这话时,便知他们确实是懂的,说不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通过钻研,比自己还更熟悉神兵与法宝的原理,于是点了点头。

  “不错,”陈星说,“‘器’只是承载‘道’的有形之物。所有的器都是为了方便承受法术、容纳力量而制。”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郑纶起身说,“如何找来六种世间之光,重现铸冶的这个过程。我们讨论了几次,最大的条件限制,在于‘熔炉’本身,即熔铸这六种光芒到‘器’中去,有特别的条件限制。”

  说着,郑纶来到一个架子前,谢安亦跟着起身,两名驱魔师施展法术,打开了书架背后的暗格,陈星探头张望,觉得这场面实在太不真实了。一直以来,他总觉得凡人会法术是很难接受的事,结果现在这群家伙居然轻车熟路,比自己还要掌控自如。

  项述看了眼陈星,双目明亮,眼中之意一目了然:你看?大家都在为你想办法。

  陈星一笑,郑纶又拿来一个小小的吊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