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节(2 / 2)


  在不远处,乔装过的刘荨努力伸长脖子,竖起耳朵,激动的拉了拉旁边司俊的袖子:“看!他们吵起来了哈哈哈!“

  司俊把刘荨扯回了座位上,叹口气。

  也不知道刘荨是个什么毛病,既要来看放榜,又不和其他人一起, 还要偷偷摸摸围观。

  现在还想奢望刘荨变得正常,是不是已经不可能了?

  嗯,当司俊用上“奢望”这个词的时候, 已经表明他自己都觉得不可能了。

  这可真是一件悲剧的事。

  .................

  殿试如期而至。

  第一届科举考试的考生们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来到考场。

  因为成都没有宫殿,因此这次殿试从名称上来说,有点名不副实。不过有皇帝陛下在上头坐着监考,是不是在宫殿里考试都无所谓了。

  刘荨本来还期待着看到影视作品中那些因为太过激动结果殿前失仪的景象,从这一点说,他心里有点阴暗。

  不过令他十分自豪的是,敢来参加螃蟹试吃大会的考生们显然无论是才华还是心智都很有两把刷子,一个个看着都十分靠谱。

  刘荨摸摸下巴,还好殿试只是排名,只要不殿前失仪,就不会刷下去。不然这些一看都很靠谱的人才们,刷掉哪一个,他都会心疼。

  其他官员也纷纷拈须微笑。

  虽然有许多人来抢饭碗,以后竞争更激烈一些,不过朝中肯定是必须纳入新的人才。既然同僚需要扩充,在工作这么繁忙的时候,自然是来得是能帮忙的人,比拖后腿的人好多了。

  之前考试类别繁多,基础科目有经义、计算、国策等,这些都是简单的选择题,虽然题量繁多,但做题和阅卷都很容易。主观题有分析题、论文题等等,刘荨拿出这些题,让大臣们帮忙翻译成现在人用的语言的时候,大臣们都用看天书的眼光看着试卷。

  司俊不由苦笑。

  刘荨这些试卷,是委托两只猫找的他们公务员考试的试卷。慕晏和宿谊用这些试卷坑了好几次他们的新科进士,将最终品慷慨的卖给了刘荨,刘荨就拿着这些试卷来坑自己人了。

  这些题司俊做过,以他现代人的知识储存量,做这些题并不难。这些题类型虽然是后世用的,但是难度减轻了不少。而且还每个人分配了算盘,表示他们不会算数可以打算盘。

  这件事在考试前就已经公布了,所以前来考试的人都学过算盘——如果学不会,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by不靠谱的皇帝陛下。

  这就跟计算的时候可以带计算机一样,刘荨觉得这难度简直降得不能再降了。

  刘荨甚至道,等大家的思维改过来之后,他还要加深题的难度。

  嗯,司俊觉得,任由刘荨乱搞吧。反正大臣们都支持他,这大概是没问题的。

  司俊已经不知道谁才是古代人谁才是现代人了。他这个现代人都不敢如此乱来。

  殿试的时候,就全是主观题了。

  殿试有好几套不同的命题,考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

  比如军事、民策、城区规划等等,多是情景模拟,考生择其一作答,假装自己是大臣,对皇帝陛下献策。

  这些题刘荨的心腹大臣都看过,若不是怕漏题,他们真想自己也答一次。

  这真是太有意思了,皇帝陛下打脑袋瓜果然不是凡人的脑袋瓜。这些千奇百怪的情景模拟,皇帝陛下是怎么想出来的。

  此刻刘荨非常有逼格的胡扯道:“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世间百态,史书中都有记载。”

  然后大臣们行以为真,跑去图书馆翻书了。

  不过刘荨说的也没错,不过这些情景模拟并非是这个世界的史书,而是系统里小伙伴们倾情贡献,和这个世界以后历史走向而已。

  历史中的一些巨大事件,被他改编成了情景模拟。他希望,不仅能用此筛选出人才。之后,他将会将考试答卷编纂成册,将其刊印天下,希望让天下有识之士,看到那些情景模拟的时候,能领悟到考试之外的一些东西。

  如此剧透,希望能让后世少走一些弯路吧。

  刘荨这突发奇想,经过司俊的肯定和完善,变成了后世称呼的一种奇迹。

  刘荨这一朝的殿试试卷大部分情景模拟,在后世历史中都得到验证,被后世神秘学家称为“预言殿试”,刘荨和主笔的司俊两人肯定有一人是会预言的神人。

  当然,后世靠谱的历史学家则评价,是因为刘荨和司俊这两位学识渊博,思维超前,就像是许多大学者所提出的社会模型被后世验证一样,他们两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科学家xx家,他们高瞻远瞩,能看到后世发展的一些弊端和前行的方向,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这两人能在后世醒来,肯定会扶额。

  xx家并没有,穿越者了解一下?不过就算是最不靠谱的影视剧也只会弄成神仙下凡,穿越者还是不敢写的。

  所以刘荨留下的“朕乃穿越者”的遗言到底被考古学家找到没?

  ...............

  考试时间还是漫长的,刘荨给了他们四个小时的时间写文。

  刘荨想着,公务员考试还有那么多客观题主观题,也就两三个小时。他就要一篇策论,四个小时应该够了吧?

  大臣们表示皇帝陛下这是不是太苛刻了,至少一天吧?

  刘荨想着史书中记载的殿试好像真的是考一天,不过他就考四个小时。

  司俊表示支持。

  司俊道:“陛下给了许多类型的题,几乎涵盖了所有国策。入场的考生,既然有心报效国家,心里总是有一二想法在胸。若半点想法也无,还需要临时思考,那这人,不要也罢。”

  大臣们听后,纷纷觉得有道理。

  像他们当年来投奔时,心里肯定也是揣着经过精挑细选的锦囊妙计。这些考生,若心里没点数就匆匆上了考场,那被刷下也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