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节(2 / 2)


  刘荨道:“二甲末。”

  其余大臣纷纷叹息。

  不过他们叹息之余,也都起身拱手作揖:“陛下英明。”

  不管这个人是否有才华,但皇帝陛下让他献策,他跑来直抒胸臆,这直接偏题了。

  遇上一个较真的皇帝陛下,并不为他的文采动容,那就没办法了。

  刘荨倒没觉得自己亏待了这个人。他或许有才华,但那又如何?遇到后世高考,这偏题十万八千里,连基础分都不一定给你。

  刘荨这时候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历史中许多有才华的诗人词人文学家,就算遇到了一个英明的皇帝,也可能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

  如果那些文学家们都是这么一副德性,谁敢用他?

  连殿试这么严肃的事,考试规则和考试目的都已经宣扬过无数次,刘荨就差没拿着大喇叭亲自喊,殿试上就是让你们这群人给朕出谋划策,显示出你们在实务上的才干的!

  就这样,还能给他一篇直抒胸臆的佳文美作,刘荨呵呵哒他一脸。

  这是听不懂人话还是看不懂文字?你有才朕就要宠着你?谁还不是个小公主来着?

  哦,老子不是小公主,是比小公主更牛逼的小皇帝。

  刘荨牛逼哄哄的想。

  “那么,这一份试卷肯定符合陛下的心意。”司俊一开始就没有推举那份很有文采的试卷,作为现代人,他一向很务实。文章作得花团锦簇有什么用?连殿试都能偏题,以后下达任务,怕不是和朝廷的目的偏得十万八千里。

  不管这个人是真思维有问题便宜也罢,或者说是恃才傲物,觉得偏题也能被取中,这都不是适合的为官人选。

  别看为官者权力大,但权力大,责任也大,需要妥协的时候也十分多。上峰的不支持,同僚的不配合,百姓的不理解,一层一层下来,可以让你心头的热血被浇无数盆凉水。

  就算是身为皇帝,有时候也不得不压抑自己,学会妥协,学会接受自己不能接受之事。

  比如明知道什么人是贪官却不办他,明知道什么人不忠诚却要重用他,而明知道这个人有才华又忠诚且一点错也没犯,仍要扮作个睁眼瞎的昏君模样仍由其蒙冤至死,只能在这个人死后,一切都平息后,才给这人平反,给这人死后哀荣。

  官场上,最容不得傲气和听不懂人话之人,这样的人再有才华,都不能用。用了,说不得还会坏事。

  希望这次名次下来,以及试卷编纂成册并刊发之后,那人看着试卷上的评语,能够磨砺一下心性。

  嗯,也有可能被刘荨的批语气出好歹,然后辞官回家,隐居世间,为刘荨增加一条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小故事。

  刘荨看了司俊推举的卷子,扫了一眼,就道:“这策论虽然文采不如刚才那篇,但也算不错啊。而且提出的意见也很中肯,嗯,朕知道了,你们没选这个,是因为他献得策太毒了吧?”

  其他大臣眼神都有点飘,司俊悲哀的想,这表情明明是刘荨常用的啊,怎么被这群臣子给学去了?

  刘荨忍不住笑道:“好吧,虽然有用,但是心里总觉得有点过不去是吧?不过朕正需要这样的人呢,只要计策是用来保护咱们的老百姓,再毒都没关系。”

  大臣们叹气:“陛下所言极是。”

  刘荨看着大臣们写下评语之后,觉得意犹未尽,添了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大臣们不解。

  刘荨道:“他这为了国家不择手段的性子,肯定会被很多人误解。朕是让他坚持本心。”

  大臣们纷纷称赞,并询问刘荨这诗句是谁写的。

  刘荨道:“哎呀,朕忘记了是谁写的了。反正朕是从子杰那里听来的,你问他吧。”

  司俊:“……”

  司俊表示并不想接刘荨的锅,并且想把锅扔回去,砸得刘荨满头包。

  不过现在他是大臣,刘荨是皇帝,他也就只能咬牙背锅:“我也忘记了,大概是无意间听到的吧。”

  大臣们笑而不语。

  这句话多么符合司公的经历啊,这肯定是司公自己写的自己鼓励自己的诗句,没跑了!

  褚亮眼睛再次发光,唰唰唰记载。

  嗯,所以后世司俊和刘荨没有留下作品,还能被公认为是文学家,这大概都是史官的春(胡)秋(吹)笔法吧。

  第73章

  放榜当日, 人山人海。

  排名前列的学子喜极而泣, 家中门庭若市。

  而且刘荨这次特别大手笔。只要是在他管辖地, 入选学子都会由朝廷快马加鞭,将喜报送至籍贯处张榜公示。若家人还在籍贯地,则需要当地地方官派官吏亲自前往送喜报祝贺。

  当然,如果是排名靠前的,恐怕地方官自己都要去道贺了。

  罗朗的喜报不仅送往建业, 还送往了雍州牧府邸中。

  罗逡早就等候着报喜使者到来, 准备跟随报喜之人卸职。

  而建业中被清洗过一次的罗家人,在报喜者敲锣打鼓到来后, 都愣住了。

  就算家里有人当上大官, 罗家也没有见过如此浮夸的场景啊。

  地方官亲往道贺这就算了,门口十里彩棚, 还要燃放爆竹,这噼里啪啦声都让最近比较低调的罗家人给吓到了。

  这里的爆竹是真正的会爆的竹子,即在火盆中丢进去竹节,让竹节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