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猎户的娇软娘子(重生)第24节(1 / 2)





  卖包子的徐老板又说,“你们可得当心些,没准是被同行惦记上,两年前有家卖葱油饼的,味道极好,便被惦记上,今日有人说吃出来头发,明日有人说吃坏了肚子。”

  “我也记得,不过那家去了隔壁的清河镇,这会儿卖的还不错,后头查出来是有人在耍阴招,后头就没有这种事了。”

  江雨秋一想,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原来他们在村里头,每日只卖那么一会儿,没必要大费周章来找他们家麻烦。

  可现在不同了,她家已经搬来了镇上,日日都在卖,还研究出不少新花样来,挡了不少人的道。

  比如这包子铺的徐老板,住在她家隔壁,原本是在他们家待的这一块卖包子,味道也不错,素的一文一个,肉的两文一个,原本生意好得很,她家开始卖酱肉饼后,生意便没有往常那般好了。

  都想着多花些银子买更好吃的酱肉饼,横竖只贵三个铜板,那味道,值这个价。

  徐老板看着是个实诚的,被抢了生意,倒也没说什么,只是自个儿挪个地继续卖,别人可就不一定了。

  江雨秋对徐老板道了谢,说日后会注意。

  众人散了后,两人将东西收拾好,两人便准备去买些碗回来,盛甜汤,最好再来两三张小桌子,往那一摆,人不多的时候还能坐着一边聊天一边吃。

  刘铁柱将骡车带回去了,他们去买东西不方便,于是在租的这小院里头翻找了下,看见了个东西,正好能帮上大忙。

  一个扁担两头接着俩竹篓,正好要去买不少东西回来,不然还不够下午卖的。

  江雨秋买了五十个碗,比家里头用的碗稍微小一些,但看起来却差不多,又买了别的花色留着自家用。

  她想着,五十个应该是够的,到时候用到一半再让人去洗。

  他们又去买了乌梅、山楂那些。

  江雨秋多买了些山楂,昨日沈安做了山楂糕,味道也是极好的,就是做起来麻烦不少,也不知道一会儿来不来得及。

  不过昨日的山楂糕还剩着些,回头可以拿出来切成小块让他们尝尝。

  回去时,她便问沈安:“你可知去哪招人?还是去找老吴么?他应该知道吧。”

  旁边一个妇人听见他们的谈话,问道:“沈老板,老板娘,你们这是忙不来要找帮工?”

  江雨秋偏头看过去,这妇人身材微胖,单眼皮,眉尾有颗痣,约莫四十多岁,江雨秋看着眼熟,许是在她家买过酱肉饼。

  江雨秋笑着说,“可不是,想着多卖些,我们俩忙不来。”

  妇人道:“巧了,我有个侄女,手脚麻利,是个机灵的,正想着去别人家帮工,一时没找到合适的。”

  江雨秋倒没想到这么巧,便说:“咱们家五百文一个月,若是做得好,只有多的,包饭,只是做的活儿有些多。”

  那妇人道:“那感情好,正巧她婆婆病了,得不少银子治病,辛苦些没事,银子多就好。”

  这会儿,屋里头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孩出来了,揉了揉眼,“娘,我要娘……”

  妇人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他们,“这是我那侄女的儿子,他们两口子在外头做帮工,我想着旁的也帮不上,便帮着他们带带孩子,你且放心,不会把孩子带过去耽误你们做生意。”

  江雨秋有些不忍,便说,“那便让她来试试,若是做得多,咱们生意好,多给些工钱也行。”

  妇人道:“老板娘当真心善,日后是有大福气的。估摸着她再过一个时辰回来,回来了我让她去你们那。”

  江雨秋道:“也好,我们这会儿回去还有的忙,直接让她来杏林巷,右手边第一家便是我们家。”

  回去后,沈安坐着歇会儿,江雨秋便上前去给他揉捏肩膀。

  方才一路上那么重的东西,她想帮着拿,沈安非说不用,一路扛回来。

  一边揉,她一边说,“我算了算,银子还够的,每日都能赚不少,只是这笔开销过了,咱们多攒些银子再去考虑盘个铺子的事儿。”

  沈安伸手将她的手握住,道:“且看看,我想着最好买下来,租的总觉得心里头不踏实。”

  “方才我们回来时,杏林巷前头不远便有铺子,地段不好不差,想来价格也不会太贵,若是五百两能买下来,咱们便买下来,到时候心里头就不会不踏实,等银子赚得多了,再去买个小院。”

  江雨秋掰着手指头算,这没个近千两银子可别想弄下来。

  却没想到沈安会说:“我也这么打算的,最好买个二进的院子,沈明要读书,省的打扰到他。”

  然而他心里头想的是,别让沈明打扰到他俩。

  每次江雨秋都顾忌着沈明在,放不开手脚,这下好了,直接买个二进的院子,省去不少麻烦。

  江雨秋有些惊讶,“二进的院子可得花不少银子,咱们家人也不多,是不是太大了?”

  沈安则是趁她不留神,直接搂着她的腰,一只手覆上了她的肚皮,“没准这里头还有一个两个的,到时候就不够住了。”

  江雨秋羞红了脸,将人推开,“别胡闹!”

  沈安却理直气壮,“咱们院子门关得紧紧的,四周又是围墙,怎的还怕人看见?屋里头就咱们俩。”

  江雨秋又羞又恼,“那也不可以!”

  沈安正经起来了,“好了,不胡闹了,咱们先将一会儿要卖的东西做好。”

  江雨秋这才想着把买回来的东西帮着搬去厨房。

  还别说,地儿宽敞就是好,里面站四五个人都不嫌挤。

  听说这小院里头住的是兄弟两家人,能放下四口锅案台也大,换别人家或许觉得有些多余,可江雨秋却觉得正好。

  这边一口锅煮着绿豆,另一口锅煮着酸梅汤,一会儿沈安将肉切好还能再做酱肉饼的馅料,同时还能炒菜。

  节约柴火不说,还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