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京城小摊儿美食日常第41节(2 / 2)


  民间流传下来的饮食智慧,有“九月团脐,十月尖”的说法,便是指九月当吃雌蟹,因为雌蟹抱籽,蟹黄油美量足。而到了十月,雄蟹长成,蟹膏丰腴滑润,又当换雄蟹来吃。

  江满梨今日得的俱是母蟹,个儿稍微小了些,用来辣炒或是做蟹肉煲肉头不够厚,都稍微差了一丁点儿。好在个个掰开来,金灿灿一片,蟹黄皆是肥厚丰足,只两个便能刮下来满满一小碗。

  早上煮了些许蟹黄粥给竹娘、绍康几家都尝了鲜,剩下的想了想,总归都是吃黄,与其扒肉,不如直接用炭火来烤。

  烤螃蟹要先蒸,否则难熟。

  蒸过的螃蟹掰开来,蟹肉蟹黄便已经定了型。无须再拿签子来串,就直接这么一分为二地架上去,让火星子噼啪地烤上几个来回,鲜味登时就出来了。

  吃辣口的,就沾熟油辣椒刷上去,让辣油浸透蟹肉蟹黄,改鲜为香。烤至蟹壳薄脆,能一咬便碎开,取下来,扔进大木盆中,再加香料粉、葱花,爱吃酸的多加一把酸豇豆末进去,木勺子拌匀,盛入方盘中上菜。

  若是吃原汁原味的,就在烤时淋上葱姜汁、少许黄酒,烤出老姜微微的冲气,刷香油、酢、葱姜调成的料汁。吃时再拿小碟配一份同样的料水,食客嫌味淡的,便可自个拿小勺再淋些,拌透那蟹黄。

  许三郎午间就得了今日有螃蟹的消息,也定了桌。至酉时末刻来了,身后跟着陆嫣。

  孟寺卿吃着烤蟹给许三郎打招呼,问句“许指使可好”,听答曰“好得不得了”,点点头。弯着眼看许三郎与陆相之女二位年轻人并排点烤蟹,有说有笑,扭头与老友们道:“年青就是好呵。”

  一老大人拿调羹小心刮着蟹黄,刮匀了,又改拿筷箸轻轻挑些酸豇豆、葱花,和着蟹壳里的辣油拌匀,一筷箸拨进口中咀嚼。喟叹两声好吃,着手拿下一个,与孟寺卿道:“你那学生是不是也到了该娶新妇的年纪了,我怎倒听闻平成侯府退了方家的婚事?”

  孟寺卿呵呵笑笑,把手上蟹壳里的黄儿抿净,道:“子韧呐,别看他平日里安分,骨子里实则是个落拓不羁的,不像他爹娘,随的是林舫波那老儿。”

  辣蟹香爽,原汁鲜甜,许三郎这边就不似老大人们文雅了,左右手开工,一口一个,吮得震天响。

  陆嫣有些嫌弃他,拍他一下道:“再过一月毓娘与崔状元成婚,正好还缺个吹曲的乐师,我看你不要器物也能奏,莫若我举荐你去?”

  许三郎哈哈大笑,自然听出陆嫣揶揄,但脸皮厚,道:“我自是可以,只怕方尚书和方小娘子不乐意。”

  说到方二娘,陆嫣又道:“自秋雨以来,好像还未在夜市上碰见过你表兄。你二人不是总一同来么?”

  “不知,”许三郎摇摇头,“前阵子雨天他回府忒晚,我去找过两次都不在。问了他阿爷,说总要子时末刻才回,大抵是案子太多罢。”

  “是么。”陆嫣笑瞥一眼正要过来上菜的江满梨。

  臭味相投之人不必多言。许三郎立时会意,嘶了一声,邪笑攀上嘴角,拿蟹螯点点陆嫣。

  待到江满梨笑吟吟端了砂锅过来,许三郎便突然道:“江小娘子可知我表兄近日在忙些什么?我听闻他日日深夜才归,好些日子不见了,实在是担心得紧。”

  江满梨没防着许三郎会问这个,笑容怔在脸上。

  挑眉:“林少卿啊……”

  “啧,”林柳一身山矾色交领袍,负手阔步踏过来,肩膀恰把江满梨微微挡在身侧,笑道,“管你何事。”

  江满梨得救,笑着往后退了一退,空的木托盘顺势放下去,垂手时,不小心蹭过林柳的宽袖,一只微凉的长指便在她食指上勾了一勾。

  林柳掀袍落座,神色镇定地取一只蟹来,又扭头与江满梨道:“劳烦小娘子再上些不辣的。”

  声音比寻常更温和,带着些许劳动她的歉意。江满梨笑着应了,恰好别桌食客唤她,忙不迭跑开去招呼。

  许三郎看着自家表兄啧啧直摇头。心道若不是他们还在此处坐着,林柳怕就要省去“小娘子”三个字了。陆嫣看够了好戏,吃着蟹,也抿嘴偷笑。

  待到铺里食客走得差不多,江满梨半倚在柜台上,手里摆弄着那兔子灯,与刚从工坊里忙活完过来的阿念聊那批送出京城的竹筒货。

  一如所计划,此趟商船行得妥,当日夜里便靠岸襄州。竹筒密封得好,取下船,又装了马车运送至铺子里,确有些个颠簸漏了洒了的,但最多的运损还是因着有一捆竹筒绑得不够紧,提下马车时一侧的绳耳脱了出来,以至于摔了些。

  除此之外的照着江满梨所言抽样验了不少,于味道方面,未发现异常。

  跟去的小厮尚未启程回京,还要就着车马前往下一州的分店确认情况。具体的过税、查验等问题,还要回来才能得知。

  江满梨总算是放下心来。粗略算过收益,刨去各家一半的运损,若是税收方面也无意外,这十几天忙得就算值了。拍拍阿念的肩头:“去找藤丫拿蟹吃。我记得你爱吃蒸的,恰省得我再炙了。”

  阿念早就惦记着呢,脚底抹油进了厨下,方要开蒸笼,便挨了藤丫一下打。藤丫把手里已经掰开装了盘的递过去,凶道:“就吃这两个,不许打旁的主意!”

  林柳过来柜台前,听闻工坊的货顺利送出去了,又见江满梨满脸笑意地执笔算账,默默地看了她一会。想到前几日她劳累的模样,还是心疼,却又不忍让她停下。

  从小摊到小铺,再到工坊,他是一路看着她过来的,她如何辛劳,如何坚持,如何苦中作乐。

  江满梨向来不是囚于笼中的雀,而是市井里扑腾的鸟,只要她欢快,时不时还能到他肩上歇息一二,他便也欢快。

  “江小娘子。”林柳温声唤她。

  江满梨从账本上抬眸,自那兔子灯微微跳动的柔光下看向林柳,灯光把他眉目勾得深邃。就这么看了片刻,想到他方才挑她手指的大胆举动和这声“江小娘子”格格不入。

  笑了,杏眼弯起来,道:“林郎不若就……唤我阿梨罢。”

  第51章 盛大人的困惑(一更)

  街道司出售给窦姓商人的铺子,于南方几州被转手给当地商户一事又有了新进展。

  大理寺留在南方暗查的差役回报,收买市铺的商户共有九家。其中又以绍州向家,建州赵家,鑫州杜家和陶州余家,这四家最大,买下的市铺也最多。转手的京城各处小市门铺共六十余间,这四家占去了七成还多。

  “绍州向家……”孟寺卿若有所思。

  “绍州向家买下的市铺最多,其次便是陶州余家。”差役道。

  却见林柳摇头。孟寺卿抬眼,示意他说:“子韧有话?”

  林柳把手中的薄纸递给老师,上面记下了方才差役所言,几家商户收买门铺的数量,道:“粗粗一观,确实是绍州向家所买最多,但若细看,陶州余家或许买得不比他少。老师请看。”

  林柳点上其中几行小字。

  “九家商户当中,有三家姓余,陶州这家最大,另两家分别在鑫、建两州,所买不多。余非大姓,而陶、鑫、建三州所隔并不远,若这三家是同宗呢?”

  那加起来,就恰好与向家所买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