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五十三章 紫禁城小皇宫(2 / 2)


在这安政局变动中,紫禁城又生了新的惊慌。

这次和张勋复辟那次不同的,是溥仪已经有了像庄士敦这样可以起保险作用的人,王公大臣们就请求庄士敦带溥仪到英国使馆去避难。

庄士敦和英国公使贝尔利阿尔斯顿勋爵商议了之后,回答说:“英国公使馆可以给庄士敦个人拨出一些房间,必要时溥仪可以作为庄士敦的si人客人住到里面去,同时英国人又找葡萄牙和荷兰公使馆交涉好,必要时可以容纳皇室其他的人去避难。”

可是,这次密谋却不知怎么传出去了,中华民国政府随即向英国方面提出了严正抗议。

这时候的英国和〖中〗国正处在“mi月期”是不可能为了一个被废除的“皇帝”而开罪中华民国政府的。因此英国公使贝尔利阿尔斯顿勋爵急忙否认他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英固公使态度的一下转变,让紫禁城里的小朝廷愈的慌乱起来。

在此之前,紫禁城小朝廷的开支仍然十分庞大,而民国供给的经费年年拖欠,内务府为了筹办经费,每年都要拿出古玩、字画、金银、

瓷器去变卖和抵押。

溥仪逐渐地从他的英国老师庄士敦那里,也从一些报纸的隐晦的消息里知道里面有鬼,至少是售价很吃亏。溥仪对于这类事本来不操心,不过有一次我听说要卖掉一座有一人高的金塔,起了疑心,才想起要过问一下。他想起了庄士敦说过,内务府拿出的金银制品如果当做艺术品来卖,都是有很高价值的,可是听说每次都是按重量卖,吃了很大的亏,除非是傻子才这样干。溥仪把内务府的人叫来问这个金塔是怎么卖法。一听说,果然是按重量卖的,我立刻大脾气:“这除非是傻子才干的事,你们就没有一个聪明人吗?”

内务府的人大概认为这是庄士敦拆他们的台,他们想了一个对付庄士敦的办法,把金塔抬到庄士敦的家里,说是皇上请他代售。庄士敦立刻看穿了这个把戏,大怒道:“假如你们不拿走,我马上奏明皇上!”

庄士敦对于溥仪还是忠心耿耿的,他很为这位〖中〗国末代小皇帝的前途操心。

自从国民政府统一〖中〗国之后,北京城里已经6续传来流言,说国民政府的那位大总统很有可能采取一些ji进措施。

如果小皇帝被驱逐的话,那么他可以去哪里?〖中〗国虽然很大,但哪里才是小皇帝的容身之所?

而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皇宫”里的那些人,居然想帮着才刚刚十三多的小皇帝找一个皇妃。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小皇帝才刚刚十三岁而已,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绝对没有做好准备。起码在庄士敦这个外国人看来是如此的。

甚至,为了皇妃问题,宫里面还起了非常ji烈的争吵。

主要的是一直不和睦的敬懿和端康之间生了争执,两个太妃都想找一个跟自己亲近些的当皇后。这个争执不单是由于老太太的偏爱,

而是和将来自己的地位大有关系。

敬懿太妃原是同治的妃,她总忘不了慈禧在遗嘱上把我定为承继同治、兼祧光绪的这句话,隆裕太后在世时不满不睬这一套,并不因为这句话而对同治的妃有什么尊重的表示,反而把同治的妃打入冷宫!

这一点是使她非常仇恨的。

隆裕死后,虽然太妃被溥仪一律以皇额娘相称,但袁世凯又来干涉“内政”指定端康主持宫中,因此,敬懿依然不能因“正宗”而受到重视,她的夙志未偿,对端康很不服气。

溥仪和端康吵架时受到她的暗中支持,就是这个道理。

议婚过程之中,这两个太妃都把“册立皇后”问题看做取得优势的重要步骤,各自提出了自己中意的候选人,互不相让。

庄士敦想到这里就叹了口气,这都已经什么时候了,宫里居然还在钩心斗角,不想着如何去安对来自于国民政府最直接的威胁。

也许,这个小朝廷的命运真的到此为止了吧!

庄士敦希望自己的这个可怕想法不会成真!!。